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泉州交易平台  (https://bbs.eoof.net:443/index.asp)
--  大众交易区!  (https://bbs.eoof.net:443/list.asp?boardid=2)
----  陈李济舒筋健腰丸生产企业荣誉集锦  (https://bbs.eoof.net:443/dispbbs.asp?boardid=2&id=860937)

--  作者:sjjyw2014
--  发布时间:2015/9/10 14:22:00
--  陈李济舒筋健腰丸生产企业荣誉集锦

陈李济:延续400多年的“中国好药企”

“最古老的的仍在运营的制药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药监局GMP认证、澳洲TGA认证、广东省著名商标……这一系列的重量级证书,全部都颁给了陈李济——一个至今已经延续了400多年的中医药品牌。400多年以来,陈李济始终秉承着“同心济世”的理念,研制了一系列古方正药,把健康送进了千家万户,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好药企”。

“中国好药企”的诞生

明万历年间,商人陈体全,岁末回乡收完货银后,乘船返回广州。船抵广州,陈体全一时疏忽,将大笔货银遗落在船上,待发现后,心急如焚,急忙返回寻找,但此时已经过去了接近一天的时间,寻回货银的希望可以说是十分渺茫。

货银被同乘此船的名医李升佐拾获了。李升佐不顾天寒地冻,在码头苦等一整天,直至失主陈体全返回,将货银如数归还。有同乡之谊,有还银之义,又感于李升佐医道高蕴,陈体全主动取出大笔银钱相谢,但被李升佐婉言谢绝了。于是陈体全从失而复得的货银中取出一半投资到李升佐经营的药店中。二人将新药店命名为“陈李济”。陈,指陈体全;李,指李升佐;济则取“古方正药,同心济世”之意。就这样,陈李济拉开了“同心济世400年”的序幕。

“中国好药企”的济世之路

“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辩君臣济世心。”这是李升佐和陈体全二公创立陈李济时候的训言,也是陈李济能经历400多年而至今一脉相传的根本。而“同心济世”的核心, 就在于一个“济”字上。“济”是给予,是对弱者的扶助;“济”更是目的,是创建者以及一代代陈李济人的追求,也是博大精深的以“仁”为核心的中华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有济世之心,才会坚守古方正药之“正”,那古方正药之“正”,正就正在用料必用“天字第一号”的正品一等的地道货:东北的人参鹿茸、化州的正宗橘红、德庆的何首乌、肇庆的茨实、阳春的砂仁,特别是作为镇店之宝的新会正宗陈皮;有济世之心,就能“工艺虽繁必不减其工,品味虽多必不减其物”,于是,“追风苏合丸”、“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补脾益肠丸”等享誉中华的名牌产品诞生了;有济世之心,也就有了蜡壳药丸包装工艺的首创,为我国中成药的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同心济世”的宗旨引领下,历代陈李济人以行善为乐事,将免费为劳苦大众服务列为店铺规章,扶危济困,施药赠茶代代不缀。更令人感动和敬佩的是,陈李济为了预防火灾,重金从英国进口三部消防水车及有关器材,组织义务消防队,除消防用具外,另备药箱随行应急,消防用具皆书黑底白字“陈李济”,一旦市民遇火灾,立即停工义务施救。

历史已悄然远去,消防车静静无语,然而陈李济人当年的善举,依然在羊城口口相传。

今天的“中国好药企”

经过400多年的薪火相传,陈李济已经成长为一家集科研、制药、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药企业,居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前列。“陈李济”商标连年被评为广东省、广州市著名商标,“陈李济中药文化”被列入广东省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弘扬“同心济世”的企业精神和突出古方正药特色,进一步提升“陈李济”品牌的影响力,履行传承岭南中药文化的社会责任,陈李济建立了岭南地区首家中药行业博物馆——“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博物馆以中药传统制作工艺为主要内容,以场景还原为主要表现形式,配合多种先进演示手段,展现中药历史、中药工艺,其鲜明的陈李济传奇色彩、浓郁的中药文化品味获得了社会各界称誉。博物馆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广州市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成为广东省多家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育基地。

2008年6月,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获由国务院公布、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牌匾。2010年9月28日,经过长达4个月的调查论证后,陈李济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定为“最古老的的仍在运营的制药厂”。众多的荣誉称号,对我国中医药界来说,陈李济无愧于“南药宗师”的评价。

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和众多的荣誉证明,对陈李济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全体陈李济人会更加勤勉努力,既不负老一辈陈李济人的重托,也不辜负广大患者对健康的期望。其中以专药专治腰疼、腿疼、腰椎痛的舒筋健腰丸为代表的一系列陈李济古方正药,将健康带到了千家万户,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好药企,陈李济在路上!

本文搜集整理于http://www.ceoim.com/article-42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