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识货的来
偶尔会见到个别卖买家,弄来一堆洋垃圾,以为国人看不懂,就以忽悠的口吻说,识货的来,言外之意,如果你来了,就表示你识货,是个行家。真正的行家是最讨厌听到这种话的,因为行家是不需要使用明确的字眼来承认的。当然,这个卖家并非真的要行家来买他的货,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一些爱慕虚荣的FF来买回去显摆。
推荐做法:需要的来
2 讲价免来
讨价还价在人民公社时代肯定是走资派的行为,但是现在是市场经济,多数买家都希望货比三家,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一句话,讲价免来,表面上是为了显示你的商品定价合理,实际上这是一种市场经济下的霸王条款,价格是否合理,并非卖家说了算,买家心中自有一杆秤,那秤砣就是市场。
推荐做法:熟客优惠
3 价格PM
一些商家惧怕业内潜规则,或者价格没有优势,或者梦想遇上冤大头,就不报出价格,然后那个冤大头报出了一个高价,就赶快忽悠给他。标注参考价格,对买家而言,是一种尊重,让买家知道价格的大致范围。不报价的商家,一般都是无良商家,不值得和他们交易,一见到这种货摊,应及时躲避,以免蒙冤。还有一种不报价的商家,是因为对自身的商品却少自信,希望让买家来报价,或观察市场反应后再定价,这种商家应另当别论。
推荐做法:价格明盘
4 玩弄商家
有些买家,无能力购买商家的物品,因此就到商家哪儿玩个过瘾,然后就说太贵了,不买了。这种行为对商家是很不尊重的,若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你到晋江石狮一代的小商品市场,或者到泉州旧车站附近的摊子上,如果你这样玩弄商家,下场是惨不忍睹的。当然现在是法制社会,商家被玩弄了,还得赔笑说,尽管试,没事的。真没事吗?从你一转身,商家在你背后发出呸的声音就可以看出,没事是假,不想得罪你是真。
推荐做法:确需购买,并有能力购买才去试,如果试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问题,就成交。这样双方都满意。
5 恶意出价
正规的商家对自己的商品都会标注参考价,并允许买家适当的议价。但有些买家,并非真心议价,而是举出哪里的价格多么便宜,这种商品只能卖多少钱等等。这种行为对商家伤害很大,因为别的真心需要的买家,看到这种议价后,就会怀疑商家是否欺诈顾客,从而放弃购买。
推荐做法:如果你看到更便宜的商品,你自己前往购买,或者只吆喝你的狐朋狗友去买即可,不必公开起哄。
6 乱放鸽子
这可能是双方之大忌。一旦讲好价格了,没有不可抗力因素,放弃交易,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商家答应了这件商品卖给你,就必然要给你留1-2天,这样他就失去了其它交易集会。而你到时候不买,这是一种变相坑害商家的行为。如果消费者答应买下这件商品,而商家却变卦抬高价格或以次充好,这是典型的坑蒙拐骗行为。
推荐做法:一诺千金,否则就不要轻易承诺买卖,或者交易时间不要承诺过长,通常以一天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