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交易平台泉州交易平台E友杂谈 →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共有 1669 人关注过本帖 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区块链之吻
  1楼 信息 | 搜索 | 主页 | 短信 | 引用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高级版面商家 帖子:18 积分:2491 注册:2008/8/8 8:18:00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发帖心情 发表于:2020/5/19 14:21:00 [只看该作者]


明朝名臣杨继盛,曾在其文集《杨忠悯集》里,深情回忆过早年的寒苦生活:那时他只是个独自租住在寺庙里备考的穷秀才,数九寒天里取水熬粥,稍不留神手就冻粘在水桶上,哈气哈半天才能挣脱。由于饭食缺油水,经常读书读到半夜就饿,腿肚子更冻得打哆嗦。只能起来绕着屋子来回走,才不至于被冻僵。如此辛苦,真是“其苦难言万一矣”。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拜杨继盛后来以生命为代价,愤然弹劾奸臣严嵩的壮烈所赐,这段寒苦生涯,也从此被好些后人景仰,成为一段鼓舞多少寒门学子的励志典故。不过,它也带出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话题:做个古代老百姓,生活条件到底有艰苦?

要知道,那时杨继盛纵然寒苦交加,但人家毕竟是一个享受国家钱粮补贴的秀才,比起真正的穷人来,生活条件还是好得多。虽然在各式“爆款小说”或古装剧里,古人的生活,要么是田园风光般的美丽,要么是宫廷礼仪间的优雅,叫多少热心观众都恨不得穿越过去体验一把。可杨继盛那“难言万一”的苦日子,却揭开了另一个真相:倘若一个习惯了现代生活的朋友,真有机会“穿越”去做古代百姓?那恐怕将苦不堪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古代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艰苦?且不说生命朝不保夕,普通百姓命如草芥的乱世年代。单看看古代历史上几段“盛世”“中兴”的太平年代,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条件,对于现代人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

先看“吃”。比如在两汉时代,普通老百姓家所吃的“汤饼”,就是一种死面硬饼,充饥可以消化却难。另外还有“麦饭”,也就是麦子制成的干饼,同样的粗糙难咽。还常被东汉名士们拿来在餐桌上作秀,标榜自己的“廉洁”。至于小米烧制的“脱粟之饭”,或是羹汤泡饭,都是有钱人专享——在汉朝吃碗肉汤浇米饭,那就是权贵的待遇。

而放在唐代“会昌中兴”时代,唐朝人食用的米饭,也是花样翻新。有用糯米加牛酪做成的“清风饭”,也有小米混搭肉丝鸡蛋的“御黄王母饭”,都是权贵甚至帝王专享。普通百姓吃的,通常是“仓米”和“粟饭”。特别是“粟饭”,以《入唐求法巡行礼记》记载,就是当时唐朝东部“山村县人”的日常主食。不但“涩吞不入”,且“吃即胸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所以说,做个汉唐时代的老百姓,就算赶上“中兴”“盛世”年代,这“吃到胸疼”的体验,也是日常感受。

宋朝以后,中国人的饮食,总算丰富了很多。比如造访明朝的欧洲传教士们,就常赞叹中国“远比欧洲富裕得多”。但反映到餐桌上,在京城北京的冬季,普通市民家吃菜,一般都只能吃腌制的白菜。像黄瓜韭黄等新鲜蔬菜,都是价格昂贵,全是官宦富室专享。做个老百姓?啃一冬天咸菜很常见。

食用油也金贵。为什么在杨继盛的回忆里,他堂堂一个秀才,还会饿到缺油水?明代的食用油种类众多,宫廷里往往用名贵的麻油,老百姓家通常用菜油和豆油,其价格“向来视肉价为低昂”,也就是和猪肉价格挂钩。老百姓家日常炒菜做饭,自然就要省着用。甚至在明代农村许多地方,由于老百姓买不起食用油,日常都用饭锅米汤炒菜,美其名曰“米油”。缺油水?太常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而比这“缺油水”更苦的,当属古代老百姓的住宿条件。就算贵为秀才的杨继盛,冬天里也被冻得满屋乱窜。那他为什么不生火?因为在整个中国古代,生火取暖都是个奢侈事。比如老百姓常用的木柴,在明代经济发达的松江地区,每百斤一担的柴火,就价值七分至一钱白银,可买上好白米一斗。烧柴?那就和烧钱差不离。《广志绎》里甚至记载,赶上阴雨连绵的“淡季”,许多地方的有钱人,甚至“裂门以炊”,也就是砍了门板当柴火。

至于在明代时已广泛应用的煤炭?明朝时确实“江北烧煤,取火于土”,北京城更是“皆以石煤代薪”。宫廷专用取暖的“水和炭”,更是煤炭中的精品。仅一个御用监,嘉靖年间每年就要从顺天府征用“水和炭”三十万斤。但这惊人的消耗量,大多和普通老百姓无关:以《明代工部厂库》里的统计,每百斤煤炭的价格是一钱三白银。大冬天里敞开了烧?对于明朝普通百姓家,其实是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所以,那些古装剧里各式精美的“宫廷暖炉”,甚至冬天里热腾腾的火炉火盆,离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实很远。杜甫笔下“八月秋高风怒号”的寒苦里,那“娇儿恶卧踏里裂”的虐心景象,才是多少穷人生活的写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生火都如此不易,那么老百姓的住宅呢?比起有钱人的深宅大院来,一直到明清时期,中国普通老百姓的住宅,依然是以茅屋为主。比如在明代广东,有钱人家才会用砖头砌墙,普通老百姓家造房,都只能用蚬壳当建筑材料。福建沿海的民房,多用陶瓦和团沙。至于北方中原大地,那更是常见茅草屋。单看这些建筑材料,对照现代住宅标准,古代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是可以想。

而且比居住条件更恶劣的,还有古代的城市生活条件。由于城市建筑密度太大,规划管理落后,潜在隐患也就多。比如万历二十五年的一场泗州大火,一夜就烧毁了四千四百间民房。而明末的北京城,更是建筑空前密集,四方人口的汇聚,管理的落后,也叫京城街道常年污秽不堪,以至于每年夏天,都是“瘟疫相仍不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人的生活条件到底有多苦?看过这些你还想穿越吗?
不过,这些艰苦的生活条件,绝大多数都还是受科技文明发展水平的限制。甚至在清朝以前,古代中国的生活风情,还曾惹来欧洲人不少羡慕。但到了乾隆年间,英国马噶尔尼使团访华时,他们看到的“乾隆盛世”时的生活风景,却依然是一个原地踏步的世界:英国使团一路向北的行程里,两岸的民居大多是“土墙草顶的草舍”。而当英国人把一些病死的家畜从船里扔下时,周围看热闹的中国人疯狂跳下水,玩命争抢这些“食物”……

这些在当时清朝官员眼中,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深深折射了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国老百姓,那极度的贫困。近代中国的裹足不前,乃至落后挨打,这些生活的细节,已经生动缩影。

比起那些浩繁史册里,多少风云激荡的英雄往事,这些古代百姓的点滴生活,却同样是多少大历史背后,极为精确的注脚。

参考资料:王凯旋《秦汉社会生活史稿》、李斌诚《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 商传《走进晚明》、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吴晓煜《明代的煤炭开发》、隋风《古人过冬主要靠熬,烧炭烧煤烧柴都是妄想》


学人者生,似人者死
 帖子操作 | TOP
欢迎您加入泉州交易平台,给您更多的成交机会

RSS | Xhtml | Xslt
Copyright 2003 - 2023 Eoof.Net
页面执行时间 00.17188 秒, 9 次数据查询

给管理员留言
广告业务服务 联系我们
为达到最好显示效果,推荐使用1024*768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3-2024 https://www.eoof.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