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泉州交易平台 https://bbs.eoof.net

https://bbs.eoof.net泉州交易平台是福建闽南地区优秀火爆的交易网站,各类货源齐全,友好交易,专业网上交易平台,活跃互联网消费市场。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5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泉州的地名趣谈

1楼
粗鲁的坏女人 发表于:2008/8/6 21:58:00
地名来历和地域变迁

        泉州福建举足轻重,在全国也颇负盛名。仅跻身于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全省头一个撷取此顶桂冠,就有不少话儿可谈。

泉州这名称,最早出现在隋朝初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据历史记载,隋灭陈后,把丰州改名泉州,废建安、南安两郡为县,划归泉州管辖。但那时的丰州不是现在的丰州,泉州也不是现在的泉州,而是福州。其所辖范围,相当于福建全省。所以,那时的泉州,实际上就是现在的福建。

        泉州这名称在本土落地生根,是从唐景云二年开始的,距今也一千两百多年了。福州之所以叫“泉州”,是因为那里“地开三尺即见泉”;而泉州呢?据《府志》载:“乃因清源山之流乳泉,湛然澄清而得名”。可见,这来历也很有魅力。

         泉州所辖地域代有变迁。概而言之,大抵大时北到闽江下游,南到金、厦等地,连澎湖也曾隶属泉州,称“泉州外府”。但此后固定的范围,大概与今之晋江地区相仿。这是明洪武年间定下来的。明代福建有“八府二州”,泉州是八府之一;清代福建的“九府二州”,泉州府领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同安五县和马巷、厦防二厅,就与今晋江地区差不多。

       所以,泉州更准确地说就是晋江流域一带。这是历史形成的。晋江,发源于戴云山麓,以“晋南渡时,衣冠避地者多沿江而居”得名,全长四百多公里,东溪和西溪分别从永春和安溪汇聚而来,在南安双溪口汇合流入泉州平原,滋润着五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哺育出璀璨的历史和文化。所以,泉州和晋江密不可分,它是述说泉州时不能不首先涉及的。

                                                  《泉州晚报》1985年4月20日



鲤鱼城的形成

        泉州别名鲤城,这是尽人皆知的;泉州之所以叫鲤城,是因为她的城郭形似鲤鱼,这也是很清楚的。

但泉州这个鲤鱼城,是怎样形成的,对一些人来讲,就未必了然。

        泉州之有像样的城郭,除却早期的衙城外,始于唐天祐三年(公元907年),距今一千多年了。但那时的泉州城,规模只有三里左右,称“子城”。其范围北至北鼓楼(今公共体育场)、南至南鼓楼(今花巷口)、东至东鼓楼(今南俊巷口)、西至西鼓楼(今会通巷口),是南唐节度使王审知建的。

到了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规模一下子从三里增加到二十里,称“罗城”。这是泉州的第二个城郭。

泉州的第三个城郭,是宋绍定年间(公元1228——1234年),郡守游九功建的,但他没有改动旧城,而是在罗城以南靠近晋江的地方,筑起一道四百三十八丈的长墙,以保护当时大量来华经商的外国人,称“翼城”。

至于将泉州连成形似鲤鱼的大城,却是元朝的事。元至正二年(公元1353年),监都契立玉“扩罗就翼”,就是把罗城南城墙拆掉,将城区扩大到翼城,并把它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周围三十里的上宽下狭的长形城郭,鲤鱼城到了这时,才算形成。

泉州的城郭几经沧桑,现在城墙无外可寻了。但其陈踪遗迹,还是可以找到的。

子城的范围上面讲过了。罗城呢?现在横贯泉州,与涂门街、新门街平行的,连接通淮门和临漳门的濠沟,就是罗城的南城河。其北侧的“后城街”,大概与罗城有关,可它现在却处在市区的中心。

至于整个鲤城,只要看一看古城的七个城门的遗址,就清楚了,它与解放前泉州的旧城区,基本上是一致的。


                                              《泉州晚报》1985年4月30日



《温陵》的来历

         泉州古时候叫温陵,所以在一些古建筑物上,常常看到有温陵的名称。市北通清源山旧路亭上的匾额写有“温陵山门”,城隍庙的临街正门门楣上有“温陵古地”,市东街蔡巷有“温陵书院”,等等。

“温陵”一名的由来是怎样?泉州在什么时候开始有“温陵”的名称呢?现在还是难以肯定。根据泉州地方文献所记,说是因为南宋时代,理学家朱熹来泉州城北,种竹建亭,在这里讲学。这时正是冬天,在泉州天气却很暖和。朱熹很称赞这地方是“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但去年夏天,在市郊九日山东峰上,发现有一个高大的宋代摩崖石刻,字体粗壮有力。石刻内容大意是:有一个叫祖夷仲的提点刑狱(管理狱讼的官吏,北宋淳化时所设)巡按温陵……这时是元祐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元祐”是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它距朱熹生长的时代南宋,相距约百余年。这个石刻说明在北宋时,泉州就已经出现了“温陵”的名称了。

再看《泉州府志》唐韩  传,其中有一段大意说:唐朝人韩  ,寄居闽中……死后,他的儿子寅亮对郑文宝说,韩  死的那一天,温陵官员听说他家藏的典籍箱筒还很多……

这又说明了比北宋还早的唐朝,泉州已经见到“温陵”的称号了。

明朝编纂出版的《莆阳文集》,载有唐以前人林蕴所写的“泉山铭”,铭文大意说:泉山,原来是泉州的古地方。现在的福州就在这个地方。董奉昇注解说,泉州,即侯官地界。不久,拆侯官为闽州,改温陵为泉州。追究其源,其实是一个地方。

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温陵究竟包括现在那些地方。

据《隋书》地理志里说,隋朝灭了陈国,改丰州为泉州,后改为闽州,又改为福州。

《汉书》朱买臣传也有这方面的记载,内容大意是:……出兵航行海上,直入泉山。颜师古注说,泉山,就是现在泉州的山。从颜师古时候来说,唐贞观初的泉州就是现在的福州。

清乾隆二十八年,郭庚武序重刻《泉州府志》中也提到:泉州的地名,从隋唐开始,经历五代,管辖的地方都不一样。名叫泉州,实际上是兼有福州、兴化、漳州三府的地方。

这说明当时的泉州,即现在的福州。据明弘治重刻《兴化府志》卷一,叙群县条也有这样记载,内容大意是:泉州得名,是从福州开始。因为福州地方开地三尺,就有泉水,所以名叫泉州。

从上面许多资料来看,不但证明“温陵”的名称,在唐以前就有了,它的地域实包括今天的福州直至闽南的泉州、漳州等地。从这里,可以改正地方志所记的“清源山……有乳泉,也名泉山”,泉州一名从此而来的说法。


                                                  《泉州报》1963年5月11日



名副其实的“温陵”

       温陵,是泉州的别称。其实,它的出现比泉州还早,甚至在她还未建城之前,这片土地早就叫温陵了。因此,与其说它是泉州的别称,不如说是古称。

温陵,不言而喻,是指这里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而言的,即气候温和,地属丘陵。

泉州的确是这样。它地处清源山之南,背风向阳,又滨临东海,惠风和畅,而且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冷暖适度,气候宜人。所以宋代的钱熙写诗赞清源山说:“巍峨堆压郡城阴,秀出天涯几万寻,翠影倒时吞半郭,岚光凝处滴疏林。”不仅如此,清源山的余脉,还盘桓起伏于市区,形成了四五个小小的山丘,它们分别是:

东北隅的虎头山,北隅的云山,东隅的鹦鹉山,西隅的昇文山和峨山。

虎头山又名松湾,相传那里有晋代古松四株而得名。其地即今之崇福寺一带。云山就是现在的公共体育场,宋代州治就设在这里,至今仍是古榕林立,直插云天,浓荫蔽日,岚气氤氲。鹦鹉山在承天寺之后,因山上有巨石卓立如鹦鹉而得名,宋王十朋称它是“泉南杰出一高峰”。昇文山上面多奇石,宋代状元曾从龙的家就在这里。明代陈章应“以科第特起泉中”,其后代为竖坊曰“龙头里”,所以后来改称龙头山。峨山在龙头山以西,因山上有峨泉而得名。

上述这些小山历经千年,阅尽人间沧桑,同时也因此而不断地被刨低铲平,或盖了寺庙,或废为民居。到了现在,“山”看不出来了,只留下蜿蜒起伏的地势,供后人凭吊。

对泉州这种地理和气候特点描述得最为生动的,莫过于从北方流寓于此的晚唐诗人韩  了。他在《清源山南台岩》一诗中写道:

                 无奈离肠九日回,强摅怀抱立高台。

                 中华地向城边尽,外国云从岛上来。

                 四序有花长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日宫紫气生冠冕,试望扶桑病眼开。


                                              《泉州晚报》1985年5月10日



剌桐城雅号趣谈

       宋代诗人吕造在咏泉州的诗中说:“闽海云霞绕剌桐,往年城郭为谁封?”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当年泉州那些高大繁茂、花红似火的剌桐,是五代时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郭时种的,泉州也因此得了个雅号:剌桐城。

剌桐,原产于印度和马来西亚,唐宋以来,福建不少地方就引种了它,但种得最多的还是泉州。历代诗人对剌桐的题咏不少。这恐怕是因为它的美丽和富有独特的南国情趣,特别容易缭人情思吧。

宋普济和尚在《五灯会元》一书中说,剌桐还有这么个颇为神奇的特性:每年先萌芽后开花,否则反是。所以剌桐又名“瑞桐”。因为这一点,在宋代还引出一场面小小的争论哩!

争论的一方是作为廉访使来泉的丁渭,他很希望能先看到剌桐的青叶,使泉州年谷丰熟,曾写下这么一首诗:

闻得乡人说剌桐,叶先花发卜年丰。

我今到此忧民切,只爱青青不爱红。

    争论的另一方是到泉州来当郡守的王十朋。他与丁渭抱有相同的愿望,但他不相信先芽后花或先花后芽那一套谶语。为此写下了一首诗:

初见枝头万绿浓,忽惊火伞欲烧空。

花先花后年俱熟,莫道时人不爱红。

    吟咏剌桐的诗,到元代以后就少了。这大概是因为树逐步减少的缘故吧。到了现代,这种树就更少了。所以郭沫若同志来到泉州,曾发出过“剌桐花谢剌桐城”的慨叹!黄寿祺先生在遥想当年泉州市剌桐花开满城的景象时,曾留下这样的诗句:

泉城已渺剌桐花,空有佳名异代夸。

寄语州人勤补种,好教万树灿朱霞。

    可喜的是,近年来,在开元寺石栏前,在百源川池靠华侨大厦一侧,已补种了一些剌桐树。愿关心剌桐的游客,切莫忘记到那里,一睹它的丰采!

                                            《泉州晚报》1985年5月17日



泉州街巷名称探源

    泉州不仅是福建省的文化古城,在昔有“海滨邹鲁”之称。在中古时代还是中国著名的对外交通港口,东南亚各国商人来此贸易的极多。因此,这座古城,不特文物古迹到处皆是,即里巷街道的名称,亦皆有其历史根源。兹将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如下简单介绍:

聚宝街

    聚宝街在南门,现为溪滨街和临溪街交界处,商业繁盛。它是宋元时代泉州与海外通商的一条繁荣街道;当时阿拉伯、印度、波斯等国商人,以大舰巨舶,载来他们本国和货物,都停泊于附近城旁,然后以小船沿圆通港直至车桥起卸,外商即将货物在此街与我国商人交易,故名聚宝街。所谓车桥,即中外商人车马辐辏  集于此的意思。现该街尚有车桥头和圆通港的名称和遗迹。

舶司库巷

    舶司库巷在中山南路水门街(花桥亭与水门巷的中间)。巷甚狭小,多糸民居。该巷是宋朝泉州市舶司仓库的住所,故名舶司库巷。巷尾即是水门巷的水仙宫边,便是宋哲宗元祐间设立的市舶司遗址。南宋是泉州和海外交通极盛时代,外国商人来往频繁,宋zf设市舶司于此,掌外舶出入征榷贸易诸事。现泉州市文管会在该处竖立“宋市舶司遗址”的石碑一方,以纪念之。                             

厂口街

    厂口街在南门聚宝街之下,传为宋元时代修造船舶的地方,现船厂已无能为力遗址可寻,仅存一埔,犹称厂埔。而该处已建成民居及商店,故以街名。街之下即是后山,有一座古码头,便是泉州湾最接近城的码头。按宋元时代泉州因对外贸易发达,造船技术也相应提高,造船地方也非只一处。据泉州海外效能史博物馆在涂门外调查,在云麓、鸡母山等处,先后发现了古时修造船舶的船坞和船厂的遗址。

打锡巷

    打锡巷在中山中路的海滨街。从巷头至巷尾,在明代起的三百年来,即开设了好多的打锡商店,产生了不少优秀的锡雕艺人。他们世代相传,累积经验,创作了许多小巧玲珑光彩夺目的锡器,象烛台、杯、盘、盏等家具,为民间婚丧喜庆佳节盛会及日常所乐用。打锡巷之名,即由此而来。以后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加以“绵庄锡雕”质量不纯,锡雕一途,日趋衰退!最近泉州美术工艺厂,在该巷找到了沉寂已久的锡雕老艺人杨炳坤,出而复兴此业。他首先创作了两件别出心裁、艺术性很高的锡雕“天宫”和“泉州东西塔”,获得很高的评价。现在国内外向他订货的已是不少了。

涂山街

     涂山街在中山中路,现为新华街和新民街分界处。民间相传:街名的来历和开元寺东西塔的建造有关。据说在七百多年前,泉州劳动人民建造这高达四十八公尺以上的石塔时,未有机械的帮助,建造只靠人力,不必说它雕刻的艺术,单讲它每支大石柱重达数千斤至万斤,如何扶置塔上?所以是建造一层,土即堆高一层,建造至五层,土亦堆高五层,作为阶梯,直至造完,土已堆至此处。后来此处建筑商店,变为繁荣街道,故称涂山街。

花 巷

    花巷在中山北路,为新华街和通政街分界处。这巷从清朝到现在约二百年间,多开设制纸花的商店。他们制造瓶花、盆花、妇女头饰花、过年花等。有通草的,有色纸的有丝线的,有绸缎的。花样繁多:头饰的如菊花、梅花、牡丹、芍药等。过年花如春花枝、藤花枝、扎花等。但制作精美巧夺天工的却为瓶花和盆花:它大都是十八学士、鸡爪菊、玫瑰、白莲、水仙、红梅等花种,制得神乎其技,令人真伪莫辨。相传该巷最初开设花店的是一个名叫柯乞的人。后来,因风俗改变,妇女头插花逐渐减少,过年花亦销路不旺。最近泉州美术工艺厂特在该巷选拔了晋发号老艺人陈德良创作了二百多种新的和传统的纸花,其中精美突出的有三十多种,在省市各地展览,被评为“比鲜花更鲜,比生花更艳!”现其作品,销售国内外,来订货者极多。

连理巷

    连理巷在东北街谯楼左畔,巷口旧有小庙叫“生韩宫”,是北宋连理生韩琦的遗址,巷为连理母子居住的地方,故名连理巷。按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河南湘州人韩国华,以太常少卿的官来任泉州太守。年老无子,忽一日,署中榕树开了斑枝花,侍婢连理取献,国华以为吉兆,遂私通连理。连理怀孕,为嫡夫人逐出,避于署前城隍庙,即在庙中生了韩琦。国华欲接入署,被夫人所拒,因在庙旁巷中赁屋为连理母子居住。后该城隍庙即改为生韩宫,宫前有明大学士张瑞图手书的“生韩古庙”石刻额于门上。

南岳后街

     南岳后街在中山南路亭前街的后面,该街旧称南岳辅,为通往南门的要道,商业繁盛。自从马路开辟,市场更易,此处遂在街后,故名后街。这街以南岳衡山得名;因旧泉城以其山川形势,有了小五岳:即东岳凤山,西岳龙山,北岳泉山,南岳衡山,中岳云山。山上各有庙祀岳神,今庙仍在。

拜袍巷
   
       拜袍巷在今天祥街,民间谐音称为排铺街,街有明六安王氏指挥衙遗址。附近有巷叫待礼巷,泉州官绅,每项朔望,都要到该衙拜御赐龙袍,故有此名。传明朝某时这里有个王某(名不详)因找职业,曾往北京在其亲戚商行寄足。忽一天皇宫失火,黑焰漫天,王正闲散街头,遥见火烟中有人影奔逃不出。他一见大惊,奋不顾身,冲入火内,把他救出,正是当朝天子。王以救驾大礼迂有加,后因久客思归,皇帝御赐龙袍一袭,以示尊荣。王回泉后即在其故宅建了指挥衙,悬龙袍于厅上,直至他死后,其后有才把龙袍奏请还朝。

镇抚司巷

     镇抚司巷在新街,谯楼右畔。明初泉州府署在今体育场,此处为泉州府狱。因有一段狱官颜贤除夕纵囚的感人故事,后人建宫并塑像纪念,号镇抚司宫,所以该地便函名为镇抚司巷。故事发生于明洪武初,狱官颜贤(秀才,高安人),性仁慈,在任屡以平反冤狱,力救兴化卓六秀等八人于死刑,为上司所不满。值某年除夕,颜贤悯狱囚受苦,于半夜私纵之归,约其元晨自动返狱。但事漏,为知府所闻,立下令点犯,贤遂以私纵囚犯罪,被杖击狱身死,越晨,诸囚闻讯急至,见状大恸,其间八人,竟以身殉。后人感其德,建宫塑像奉祀,并附八囚像于左右。宫有联二,刻于石柱上,其一:“镇定费精神纵囚不为身名市”;“抚循关性情,泣罪居然父母心”。其二:“想当年体可见之民情,除夕归家,只以孚诚相感格”;“到今日垂不朽于史册,云山奠位,依然镇抚众生灵”。

贤相里

       贤相里在西门门街五塔巷内,为明大学士李九我相府遗址。李在职勤政爱民,老来家居廉洁自守,人以贤相称之,故有此名。李廷机字尔张,号九我,泉城新门外浮桥人。明隆庆解元,万历会元,及第第二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相传一天神宗皇帝问他:“你为国辛劳,今位至相国,我拟赐你在家乡建一相府,需地多大?”李急跪谢道:“臣家泉州浮桥,屋前面街后至溪,臣居已足,不敢再建。”帝使人到泉查访,原是一座既破漏又狭小的古屋。帝称其廉,益加敬爱。及他年七十余岁,退休归家,临行,帝御赐马鞭一枝,教以抽马三鞭,圈地为界,在泉建座相府,以娱晚年。李归后,即在此地,轻轻的把御鞭三打,马走不远,即建相府。大学士张瑞图为书“贤相府”三字,额于里前。

都督第巷

      都督第巷在梅石街,为明抗倭英雄俞大猷都督第遗址,故名。现遗址湮没,仅存一草坡,因亦称为都督第坡。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江河市人,举嘉靖乙未会试,以平倭寇功,官总兵,擢右都督。当世宗嘉靖间,倭寇骚扰沿海,所至焚毁杀掠,为祸惨烈!俞大猷与戚继光合力除寇。俞在江浙抗倭八年,在广东抗倭两年,在福建收复兴化城,在平海大败倭寇,斩首二千余级,至穆宗隆庆间,倭患始平。当时有“俞龙戚虎”的称号。著有剑经、兵法发微等书行世。

甲第巷

       甲第巷在西路,巷为昇文街和新峰街分界处,巷内有唐开泉进士欧阳詹故宅。詹糸泉州登科甲的第一人,故巷以此名。欧阳詹字行周,晋江潘湖人,唐德宗贞元七年进士,时称为龙虎榜。史称:“初闽人未知学,观察使常  为设乡校、课文章,延泉名士欧阳詹教导劝勉,闽俗一变。”宋朱熹题詹故宅联曰:“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后詹为国子监四门助教,著有欧阳行周文集行世。

蔡巷

     蔡巷在东街,巷为东华街和东门街分界处,糸宋神宗时宰相蔡确宅第遗址,故名。传确第遗址范围甚大,在巷头陈姓宅中,尚有其遗井一口,井已无水,惟栖有蝙蝠。井内有圆拱门,门有虎头环,现为瓦土塞满。按蔡确字持正,神宗元丰五年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在朝排斥异己,权柄倾一时,至哲宗元祐间夺职,新州安置,死于贬所。

曾井巷

       曾井巷在开元街感坊巷内左畔一小巷,为宋状元曾从龙故宅遗址。后宅废为菜园,惟一井仍存,故名。该井盘为二孔,颇深,井后墙垛,立有长方形石一块,刻“状元井”三大字,字骨遒劲。按曾从龙字居锡,宁宗庆元已未进士第一,累官至枢密使兼参知政事,归授资政殿大学士。史称他有“才行文学,剔历中外,蔚有声誉。”宋时泉州市仕官之盛,以曾家为最,其在龙头山祠堂有联二:其一“琼林宴罢花半壁;御苑归来笏满床。”其二“事宋主七八宗为公为将为相,祀乡贤十六位立德立言立功。”

讲武坊巷

       讲武坊巷在通淮街,巷尾即南较场,为明清时代检阅军士练习武艺的地方。南较场面积甚大,约一千多米,内有演武台,为总督检阅处。有云梯城,为军士练习攻守战术。据老辈言:当检阅时,有蝴蝶队、飞虎队,有大刀、藤牌。从讲武坊进入南较场,沿演武台前环场一周,然后开始表演。讲武坊为木坊,上书“讲武”两字,俗好诙谐把它谐称为“狗母坊”。

州顶街

       州顶街在泉州体育场至钟楼一段街道,为开元街与东北街分界处。体育场地址,为古代泉州州治,治之前商业繁荣,故沿称为州顶街。按唐开元六年,拆南安东南地置晋江县,同时移泉州州治于此。直至明洪武二年太守常性始迁往东街。在体育场内,旧有拱星楼(亦称太极楼),而街两旁有两仪楼,四周有子城拆后留存的四城楼号四象楼,并辟了八卦沟。现楼均已拆毁,惟八卦沟则疏浚更为通畅。

                                     《泉州晚报》1961年11日——12月31日



泉州地名集趣

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各种各样的地名,分类集编非常有趣,现搜集整理如下:

有以方向类为名的:东园(惠安)、西坪(安溪)、南安,北峰(鲤城)、中山街(晋江)、上涌(德化)、下洋(永春)、前埔(晋江)、后龙(惠安)、内坑(晋江)、外山(永春)。

有以数码类为名的:一都(永春)、二甲(鲤城)、三班(德化)、四黄(南安)、五里街(永春)、六角亭(晋江)、七里庵(鲤城)、八尺岭(南安)、九都(南安)、百崎(惠安)、千金庙(南安)、万安(惠安)。

有以颜色类为名的:赤水(德化)、黄塘(惠安)、青阳(晋江)、兰田(安溪)、紫帽山(晋江)、朱地(德化)、红星(南安)、虹山(鲤城)、黑山(南安)、白濑(安溪)。

有以矿产类为名的:金井(晋江)、银坑(安溪)、铁岭(惠安)、玉斗(永春)、宝山(鲤城)、锡坑(晋江)、铅坑(永春)、磁灶(晋江)。

有以花果类为名的:桃州(安溪)、李溪(德化)、杏田(惠安)、枣坑(德化)、杨梅(德化)、梅山(南安)、蕉坑(南安)、莲塘(南安)、芦田(安溪)、柑市(晋江)。

有以飞禽走兽类为名的:虎丘(安溪)、石狮,象山(南安)、蛟南(鲤城)、龙湖(晋江)、龟湖(晋江)、鹿港(晋江)、马甲(鲤城)、牛母林(永春)、鹤前(安溪)、金鸡(南安)、鹅头(惠安)。


                                              《泉州晚报》1993年4月11日



泉州地名录趣

我市地名十分有趣,从一个侧面反映泉州的历史渊源和民情旧俗。

以十二生肖命名的:老鼠坂(德化)、看牛坪(惠安)、虎空口(惠安)、英仔兔(安溪)、龙穴(石狮)、大蛇(德化)、马加坡(鲤城)、羊角山(晋江)、鸡母岫(南安)、麝狗垵(德化)、猪母穴(安溪)、十二生肖中缺少一只金猴,究其原因,闽南人的心目中对猴不存好感,如好动不安份的孩子骂他“猴脚猴手”,偷香窃玉的人叫做“猴哥”,捉奸叫做“掠猴”。

以颜色命名的:黄塘(惠安)、红库(惠安)、黑土(晋江)、白沙(晋江)、青砖(永春)、蓝田(惠安)、紫山(惠安)等。

以五行命名的:金山(鲤城)、真木寮(德化)、水云波(安溪)、火烧蜂(安溪)、土寨(惠安)。

以五金命名的:金谷(安溪)、银坑(安溪)、铜头坂(安溪)、铁屎巷(惠安)、锡坑(晋江)。

以水产物命名的:龙虾(南安)、  埔(鲤城)、蚶江(石狮)、吉贝(惠安)、鲤鱼穴(晋江)、  头(石狮)等。

以官衔命名的:运使桥(惠安)、御使桥(永春)、大夫第(晋江)、镇抚寨(安溪)等。

以珍禽异兽命名的:石狮、猛虎(永春)、蟠龙(南安)、白鹤林(惠安)、飞凤寨(永春)、南鹏(永春)、鹧鸪  (永春)。以庵宫寺院命名的:千金庙(南安)、罗汉院(南安)、白花宫(惠安)、西公庵(德化)、飞云寺(南安)、观音亭(南安)等。

                                              《泉州晚报》1993年7月19日
2楼
hrzone 发表于:2008/8/6 23:02:00

泉州讲古都有讲过!

 

好几段都听过!

3楼
淘气傅 发表于:2008/8/7 10:47:00
嘿嘿,再顶
4楼
华丰超市手机 发表于:2008/8/7 11:32:00

能说说棋盘园,东鲁巷,指挥巷,大隘门,三十二间,溪亭,南教场,涂门街头.水门巷,竹街,的出处吗??

5楼
粗鲁的坏女人 发表于:2008/8/7 11:33:00
以下是引用hrzone在2008-8-6 23:02:00的发言:

泉州讲古都有讲过!

 

好几段都听过!

哦!!可能挖比较少听,不知道吧!!

6楼
粗鲁的坏女人 发表于:2008/8/7 11:34:00
以下是引用华丰超市手机在2008-8-7 11:32:00的发言:

能说说棋盘园,东鲁巷,指挥巷,大隘门,三十二间,溪亭,南教场,涂门街头.水门巷,竹街,的出处吗??

哈哈!!叫我讲,肯定是讲不出来。。

7楼
粗鲁的坏女人 发表于:2008/8/17 22:28:00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5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3 - 2023 Eoof.Net
Powered By QQ:1925060 Eoof.Net
Processed in 0.10938 s, 2 queries.